中共某次会议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八大二次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 成立人民公社
B.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 实行公私合营
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
C. 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D.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
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 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
| 电力(千瓦) | 煤炭(公吨) | 水泥(公吨) | 生铁(公吨) | 钢(吨) |
1927年 | 772百万 | 1.42百万 | 498千 | 436815 | 30000 |
1936年 | 1742百万 | 26.2百万 | 1243千 | 958683 | 556347 |
A. 说明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D. 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
1915年,荣宗敬在上海郊外开建申新纱厂。第二年投产开工时上海的棉纱价格大涨,从每件90余两狂涨到200两;开工后的三年里,赢利从开办当年的2.06万元增加到2万元,3年增长10余倍。有关申新纱厂连续盈利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欧洲列强陷入一战需求猛增
B.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列强争相资本输出瓦解自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