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同时有所不同,有学者说汉初采用的是一种混合体,“混合体”指的是
A. 郡县制
B. 皇帝制
C. 刺史制
D. 郡国并行制
西周时期宗法制的典型特点在于宗族严格区分嫡庶,并且由此出发而形成了严密的大宗与小宗的体系。关于西周的宗法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B. 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C. 姬姓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内则为大宗
D. 根据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周公被分封于宋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詹天佑自1872年11岁时赴美国留学9年,1881年从邓鲁大学毕业回国;从1888年:开始,他投入中国刚刚举步的铁路事业,1905年至1908年,首创中国独立筑路的奇迹——建成了艰险异常的京张铁路,震动了世界,为中国与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詹天佑对清王朝的所谓“新政”改革感到失望,1906年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以进行革新。今后发展如何,无人能料及”。作为邮传部侯补丞参,詹天佑1911年指出:“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恶,终将有报。我强忍着不作任何评论,而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洞悉此事。”詹天佑对辛亥革命的发生并不感到意外,更不感到恐惧与忧伤。相反,他积极地迎接革命与新时代的到来。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平静而友好地支持新的民主政权与新的社会秋序的建立。
詹天佑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吾人居官者,世人恒讥之为刹地皮,孰知铁路工程师真乃!刹地皮者。鄙人泰为工程师二十年之久,刹地皮之多,似以鄙人为第一,而天下肯以刹地皮第一自居,殆鄙人一人矣。化学家能将各种物质分化而变幻之,使人不知其原质为何物,亦能变异各种颜色,不含所谓颠倒黑白也。然所谓政治家、法律家者则无庸费此种种手续,而亦能颠倒黑白也。则其学问既非化学家所能及,尤非工程师、矿学师所可能矣。”
——据经盛鸿《詹天佑与辛亥革命》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詹天佑在中国近代化方面的贡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作出贡献的原因及其体现的优秀品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俄国史学家尽管一致承认列宁有关革命形势的概念是正确的,但围绕如何解释这种概念仍有分歧。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施拉姆认为,改革前几十年的种种情况并非证明“沙皇和贵族坐在火药桶上”,更不能够谈什么农民革命,只是一小部分农民愤愤不平,而穿上军装的昔日农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祖国和自己沙皇”作战。
——摘编自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材料二中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史学争议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深刻变化,政治民主化逐渐成为19世纪英国历史的主旋律。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不仅在议会改革中体现出来,而且也在城市政府改革中体现出来。英国19世纪的大众民主是在城市率先发展并普及推广开来的。城市在此充当了大众基层民主的摇篮和发源地。以纳税人资格确定投票权,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摒弃了议会选举中的财产资格条件,这是向现代民主制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历史进步。
——陆伟芳、余大庆《19世纪英国城市政府改革与民主化进程》
材料二 在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与西方国家比较接近的政治制度,在其中有些发展中国家,西式政治制度已实施很久。但令人疑惑的是,这种在西方发达国家看似成功的制度并没有普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稳定和幸福。那种理论上彼此制衡、互相监督的理想政治状态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出现,反而恰恰由于各党派、政治组织势均力敌,导致彼此在各个层面相互制约,互相掣时,在很多议题上较少达成妥协或一致,国家政治生活始终不能稳定下来,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受到不小的影响。
——摘自冯钱《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英国是怎样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并结合近代英美的相关知识,以“社会条件与政治制度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乡约是中国民间社会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依靠习惯和道德力量发挥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拙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部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玉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 当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乡规民约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俗,民风民情也千差万别,若只是以法律的方式做出统一规定,难免引起“不适”,乡规民约源于世代民众生活沿袭下来的习俗和传统,更适应本地方的现实需要,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摘编自刘宇《论“吕氏乡约”的社会治理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吕氏乡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研究古代乡约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