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某时期大臣联名上书皇帝:“窃为夷情之强悍,萌于嘉庆年间。迨江宁换约,鸱张弥甚,至本年直入京城,要挟狂悖,夷祸之烈极矣。……此次夷情猖獗,凡有血气者无不同声忿恨”。在“此次夷情猖獗”的背景下,清政府的应对是
A. 地方设五口通商大臣
B. 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 外交仍重视羁縻之道
D. 推行新政以取悦列强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A. 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 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 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发展为单面大图或双面合式(见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B. 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
C. 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
A. 文学作品反映了个性解放的潮流
B. 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 统治阶级和民众的思想趋向一致
D. 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某学者描述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时代变迁时以佛教雕塑艺术为例,“秀骨清像、飘逸绝尘的形态被健康丰满、慈祥和蔼的形态所替代;对悲惨现实痛苦牺牲的描绘倾诉被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所替代;雕塑与壁画强烈对比的矛盾美被相互补充的和谐美所替代。”这位学者描述的时代变迁是
A. 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
B.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C. 从隋唐到宋元
D. 从宋元到明清
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
人物 | 官职 | 事迹 | 人物 | 官职 | 事迹 |
郭进 | 登州刺史、卫州刺史 | 为人俭于己,便于人……次之以德政,化俗于斯 | 刘谦 | 邠州知州 | 谦无所扰,邠人多爱之 |
刘福 | 卫州刺史、雄州刺史 | 治五年,境内宁谧……百姓立遗爱碑,以闻其状 | 马怀德 | 雄州知州 | 有材勇智力,可以遍知州事 |
高化 | 知事诸州(具体不详) | 虽起身行伍,然颇知民事 | 马知节 | 知益州兼转运使;主政枢密院十年 | 马枢密知节劲直……抑好强,恤孤弱 |
孟元 | 沧州知州 | 家有文风;应变活民 |
|
|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A. 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
B. 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C. 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D. 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