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法规、规章、命令统计表
内容 | 政权建设、选举、公安、司法 | 土地、劳资 | 兵役制、人民武装 | 拥军优抗、荣军抚恤 | 婚姻、妇婴 | 社会管理 | 抗战勤务 | 农工商业、贸易、合作 | 财政、货币、金融 | 教育、卫生 |
件数 | 94 | 19 | 17 | 33 | 9 | 29 | 4 | 30 | 44 | 30 |
由此可知,晋察冀边区
A. 意在根本改造农村社会秩序
B. 以经济社会生活为工作重心
C. 扩大了苏维埃革命的影响力
D. 重视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 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 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 挤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
D. 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有日本人观察到,20世纪20年代:东北“粟之使用,虽然没有大豆那样发达,但在满蒙是为农家之常食,最近对于粟之国外输出,益见隆盛,渐次成为腾贵之价格。满蒙之中国人,自己吃便宜的高粱,而卖高贵的粟于朝鲜人;朝鲜人又买便宜的粟,而卖高贵的米与内地的日本人。”这一现象表明
A. 农业商品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B. 东北经济卷入日本殖民统治中
C. 市场影响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D. 华北农民的生活境况得到改善
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A. 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B. 民族资本奠定坚实基础
C. 改良派的诉求得以实现
D. 官办企业需要法律规范
何如璋成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后不久,即著《使东述略》,其中写道:“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燕赵也;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若土耳其、波斯、丹、瑞、荷、比之伦,直宋、卫耳。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伦敦上海间海底电缆的完成,中国茶叶市场改由伦敦市场控制。时人说:“从前产销双方,远隔重洋,不通声气,全赖一般侨商,居间贩卖……至是营业方法,已由间接变为直接,谓之茶叶革命,亦无不可也。”“茶叶革命”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排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成果
B. 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地位上升
C. 经济发展开始受制于国际市场
D. 经济体制缺乏因时而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