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美苏博弈的需要
B. 新兴经济体崛起
C. 苏联的军事攻势
D. 不结盟运动形成
194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
A. 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B. 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
C. 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 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
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这一讲话旨在
A. 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 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C. 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
D. 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宣布成立的临时政府名单中,除了7人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外,还有两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一名工人。有学者说,“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代表纳入一个政权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破天荒的创举”。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 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
B. 工业革命深化了政治改革
C. 政体之争的结果已经明确
D. 巴黎公社的条件趋向成熟
17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的立法套语仍保留着“(该法)由无上圣明之国王陛下依本届议会僧俗两界贵族与平民之建议,并经其同意而制定颁行,其权威、效力亦源于上述三者”的说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英国
A. 贵族制度已经瓦解
B. 国王丧失全部权力
C. 宪政传统影响深远
D. 政治体制保守僵化
诚信审判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最初的“依诚信”完全依赖当事人的宣誓与承诺,具有浓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实质性的法律评判标准;在之后的法律实践中,西塞罗将诚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即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西塞罗的主张说明罗马法
A. 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 强调证据在法中的作用
C. 开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D. 具有灵活性的法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