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魏源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魏源做史书《圣武记》,该书以记载清朝盛世武功为主要内容,但并非歌功颂德之作,而是明确表达出希望清统治者效法祖先以实现“五官强,五兵昌,四夷来王”局面的思想。这体现了
A. 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思想 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 D. 清王朝面临严重的危机
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 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 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 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 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
B. 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
C. 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
D. 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 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