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 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B. 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C. 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 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C. 俄国十月革命
D. 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说:“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据此分析,当时的俄国
A. 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
B. 沙皇统治日益腐朽
C. 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D. 十月革命业已胜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时期,选官制度经发展而趋于严密,察举制度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光武帝重申德行为首,这时候的主要特点是“以德取人”。到了东汉顺帝时,出现了“以文取人”的变化,即把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序化考试,作为认定官员资格的手段。
到了东汉末期,王朝和社会日益陷入到深刻的矛盾之中,察举制度的实施也遇到了深刻的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象。“以名取人”即长官举荐要考虑到士人的名望,士人也着意于培养这种名望。“以族取人”,就是在举荐的时候,更加考虑到士人家族的名望,论族姓阂阅。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察举的公平性,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覆亡,两汉的察举制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时期察举制度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东汉时期的察举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 人物 | 观点 |
1848年 | 徐继畬 | 南洋诸岛国,苇航闽粤,五印度近连西藏。汉以后、明以前,皆为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全)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此古今一大变局 —《瀛寰志略》 |
1872年 | 李鸿章 |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
1888年 | 康有为 | 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 —《上清帝第一书》 |
上表为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变局”观。围绕“变局”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