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文中的“鼎”是
A. 烹器
B. 兵器
C. 礼器
D. 乐器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 | 地点 | 资本 | 雇工 | 所用机器或产量 |
继昌隆缫丝厂 | 广东南海 | l万元 | 700人 | 使用蒸汽动力 |
贻来牟机器磨房 | 天津 | 7万元 | 10人 | 机器磨面 |
通久源轧花厂 | 宁波 | 5万两 | 400人 | 新式轧花机40台 |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 | 广州 | 15万两 |
| 每周产纸40吨 |
燮昌火柴公司 | 上海 | 5万两 | 800人 | 日产火柴50箱 |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政府对书坊刊印书籍的管理相对宽松。出版物的消费也从士大夫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出版人积极回应,开创了近代以前出版业的黄金时代。明代出版物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更易推广的匠体字,即今天的宋体字,并以方册式来进行装订,更便于印刷装帧。明代的书坊以营利为目的,非常看重畅销书。书坊主雇佣了一批文人,如冯梦龙等佼佼者加入民营出版业。由于贴近市场,书坊主导的坊刻逐渐超过官府经营的官刻和文化精英主持的私刻,成为最有生机的一个。为了更好的销售,书商们在销售中使用了广告宣传的手段,版权意识也逐渐形成,不少书坊主在书上印明自己的商标,并申明翻刻千里必究。正是如此,明后期的出版业效率极高,印制了数万种的书籍。
——摘編自李伯重《挑战与应对:明代出版业的发展》
材料二:尽管传统出版还有相当的市场,但是随着机器方式出版的流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版机构的相继出现,近代中国出版最终完成了向民营新出版方向的演进。一时间民间商办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新出版日益占据主流地位,以出版内容为例,从1902年到1904年,出版的译书多达533种。
——摘编自王建辉《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出版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有学者指出:“把(中国)大跃进描述成一个仅由极左政策造成的灾难实在过于简单,以致歪曲了历史经过。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应理性审视“大跃进”运动
B. 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繁荣
C. “大跃进”运动的成绩巨大
D. 中国城乡经济的联系增强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和《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
A. 是对三大改造的继续深化
B. 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
C. 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
D. 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A. 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
B. 食品结构合理调整
C. 生活必需品供给充分
D.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