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叠的历史时期是 A.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B. 从战...

《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叠的历史时期是

A.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B. 从战国到汉武帝时

C. 从战国到汉文帝时

D. 从汉武帝到北宋建国时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历史,所以他们的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从战国到汉武帝,B正确。《资治通鉴》未记载战国以前的历史,A选项排除。《史记》叙述了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CD选项错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是

A. 仁爱道德、礼义廉耻

B. 追逐利益、实力竞争

C. 兼爱非攻、尚贤节约

D.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查看答案

《左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文中的“鼎”是

A. 烹器

B. 兵器

C. 礼器

D. 乐器

 

查看答案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

地点

资本

雇工

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南海

l万元

700人

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

天津

7万元

10人

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

宁波

5万两

400人

新式轧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

广州

15万两

 

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

上海

5万两

800人

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政府对书坊刊印书籍的管理相对宽松。出版物的消费也从士大夫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出版人积极回应,开创了近代以前出版业的黄金时代。明代出版物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更易推广的匠体字,即今天的宋体字,并以方册式来进行装订,更便于印刷装帧。明代的书坊以营利为目的,非常看重畅销书。书坊主雇佣了一批文人,如冯梦龙等佼佼者加入民营出版业。由于贴近市场,书坊主导的坊刻逐渐超过官府经营的官刻和文化精英主持的私刻,成为最有生机的一个。为了更好的销售,书商们在销售中使用了广告宣传的手段,版权意识也逐渐形成,不少书坊主在书上印明自己的商标,并申明翻刻千里必究。正是如此,明后期的出版业效率极高,印制了数万种的书籍。

——摘編自李伯重《挑战与应对:明代出版业的发展》

材料二:尽管传统出版还有相当的市场,但是随着机器方式出版的流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版机构的相继出现,近代中国出版最终完成了向民营新出版方向的演进。一时间民间商办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新出版日益占据主流地位,以出版内容为例,从1902年到1904年,出版的译书多达533种。

——摘编自王建辉《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出版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