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 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A. 数字化
B. 多元化
C. 网络化
D. 日常化
“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说明通讯工具具有什么特点
A. 传达信息快
B. 信息传播的准确
C. 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
D. 电讯业发展迅速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该表反映了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题文)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 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 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倡导婚姻自由
B. 易服、废止缠足
C. 全盘西化
D. 反清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