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徒、多民族的融合、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互动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 (2)同:两者都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两者在不同时期都扩大了倡议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异:“一带一路”倡议国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务实合作为导向;马歇尔计划是一项政治与安全战略,美国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开始了与苏联的冷战进程。 (3)问题:沿线国家充满多样性和异质性,对中国具有不同的认知,经济、政治和安全风险大;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较低。方法:宣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通过各种国际研讨会、中外联合课题研究等形式增加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加快推进框架下的具体合作,用实际合作成果向外部世界展示其共同发展的根本属性。 【解析】 本题结合热点考察古今丝绸之路,既有横向对比,又有纵向对比。第一问中的特征和第二问中的异同点结合材料基本可以解答。第三问更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放性试题特征。 (1)第一小问,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可以得出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的特征;从“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可知丝绸之路互动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的特征。 第一问中的第二小问,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可知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从“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从“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有利于世界走向联合;从“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可知扩大人们的交流范围;从“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可知丝绸之路促进全球文明的进步,是人类文明交往的典范。 (2)相同点: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从“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在不同时期都扩大了倡议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不同点:从“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可知“一带一路”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务实合作为导向;从“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可知马歇尔计划是一项政治与安全战略,美国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开始了与苏联的冷战进程。 (3)从“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可知西方学者和民众认知度较低;从“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可知沿线国家充满多样性和异质性,对中国具有不同的认知,经济、政治和安全风险大;从“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可知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解决方法:通过各种国际研讨会、中外联合课题研究等形式增加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宣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加快推进框架下的具体合作,用实际合作成果向外部世界展示其共同发展的根本属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

A. 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B. 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

C. 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 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材料主要说明

A. 西欧联系更加紧密

B. 欧洲政治一体化加快

C. 欧洲实现主权统一

D. 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

 

查看答案

19世纪工业化后,欧洲开始面临周期性经济衰退和危机,第一次大萧条出现于1873﹣1895年之间。欧洲农业利润的下降最为明显,如1890年代小麦价格跌至1860年代的1/3。当时各国对此反应不一,如丹麦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德国、法国以关税制度维持农产品价格,只有英国态度特殊,未采取积极应对策略。英国态度特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不重视农业发展

B. 工党长期执政

C. 忙于对外殖民扩张

D. 从事农业者少

 

查看答案

意大利的薄伽丘通过小说歌颂现实生活,反对等级观念;德国的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挑战教皇权威;法国的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抨击专制制度。这反映出

A. 反封建斗争形式日益多样化

B. 人文主义深人发展

C. 思想解放曲折反复

D. 欧洲社会矛盾中心不断转移

 

查看答案

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

A.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满足了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

C.促成当时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适应

D.反映价格革命后落后封建势力衰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