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 电话
B. 有线电报
C. 无线电报
D. 广播电台
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A. 服饰的中西合璧
B. 报刊杂志的创办
C. 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 交通通信工具的改变
2013年3月12日,一个特殊的族谱展览在佛山市图书馆开展。66岁的佛山人庞日泉共花了18年时间手写完成了佛山陈氏、庞氏九卷族谱长卷,反映了这两个家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的原因有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主政治的进步
④文化教育的普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
A. 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B. 国家贫穷落后
C. “左”倾思想盛行
D. 当时的世界时尚
据徐柯《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 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 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 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 社会革命过程曲折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至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