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与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
A. 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B. 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的法令
C. 唐太宗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D. 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A. 稻米的商品化明显
B. 商人垄断粮食贸易
C.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
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势
B. 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
C. 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
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康熙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
A. 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 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
C. 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
D. 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 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 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 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 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05年11月2日,清朝政府勾结日本政府文部省发表《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要求中国留学生对在日学习活动、与国内通信要在清朝政府驻日公使和日本学堂登记,而且只能住在留学生学校宿舍。
这个规则出台后,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但是在该如何具体应对这场斗争的方式上,留学生们出现了严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一派以汪兆铭和胡汉民为代表,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以至最后留日学生总会的干事们不想承担责任,纷纷辞职不干了。这种情况让日本报纸幸灾乐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1905年12月7号的《朝日新闻》甚至干脆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力,陈天华就是在看了这张报纸后的当夜,连夜手书了一封被后世人称为“绝命辞”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选编自《百度百科:陈天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天华“蹈海赴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天华“蹈海赴死”这一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