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A. 遭到了普遍反对

B. 忽视了道德教化

C. 最终必然会失败

D. 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苏轼均认为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约束人民,以厚利诱导人民,忽视道德、重利轻义,从治国层面上方式并不可取,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商鞅变法受到世人反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商鞅变法走向失败,排除。D项,材料未提及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一书中曰:“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下列内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C. “为田开阡陌封疆”

D. 重农抑商,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查看答案

我国历史上,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标志是

A.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C.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D. 明朝政府绘制“鱼鳞图册”

 

查看答案

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

A. 商鞅变法十分彻底

B. 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 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D. 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这些变法

A. 引发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D. 引起了诸侯国经济政治地位变化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初年,疮痍满目,田园荒芜,恢复与发展生产自然也就成为这一时期官吏的重要政务。光武帝刘秀适时地选拔任用了一批擅长农耕、体恤民情的循吏。当时,樊哔、张堪、茨充、任延、邓晨等人为郡守时,都以“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而功栽史册。如张堪为渔阳太守,开狐奴稻田8000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杜诗为南阳太守,不仅遗水排、铸农器,还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九真郡远处岭南,民不知牛耕,俗以射猎为业,太守任延推广中原生产技术,“铸作田嚣,教之垦辟”,使田畴广开,百姓充给。后调任武威太守,察河西旧少雨泽,乃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百姓皆蒙其利。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选用循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武帝选用循吏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