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A. 遭到了普遍反对
B. 忽视了道德教化
C. 最终必然会失败
D. 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
《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一书中曰:“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下列内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C. “为田开阡陌封疆”
D. 重农抑商,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我国历史上,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标志是
A.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C.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D. 明朝政府绘制“鱼鳞图册”
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
A. 商鞅变法十分彻底
B. 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 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D. 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这些变法
A. 引发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D. 引起了诸侯国经济政治地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