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 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
C. 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据南海沉船考古资料显示,14世纪之前,中国在东南亚的陶瓷贸易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明朝前期的沉船中,中国瓷器的数量却急剧减少,出现贸易上的“空白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前期
A.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 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C. 瓷器业已失去技术优势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革
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北宋 | 北方人数 | 北方所占比例 | 南方人数 | 南方所占比例 |
前期 | 278 | 84.5% | 51 | 15.5% |
中期 | 274 | 63.9% | 155 | 36.1% |
后期 | 121 | 40.3% | 179 | 59.7% |
A. 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下图为宋代文物图案,上有文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转卖兴贩别有加饶”,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
B. 宋代坊市制被打破
C. 济南发展成为商业城市
D. 宋代商人地位提高
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