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序号 | 时间 | 史实 |
① | 1493年 | 哥伦布远航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将玉米等作物带回欧州 |
② | 1507年 | 英国国王委托意大利学者维吉尔撰写《英国史》,这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史学著作 |
③ | 16世纪初 | 英国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啤酒、铜器等行业中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
④ | 1522年 | 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
⑤ | 16世纪20年代 |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
⑥ | 1541年 | 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骤减了一千五百万人 |
⑦ | 1566年 |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爆发 |
⑧ | 1624年 | 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
某校高一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制作了如上的大事年表。请运用表中的相关史实,帮助他编写论文提纲,并简单论述。(要求:分论点简洁清晰;史实对应分论点;列举两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至少选择2个史实;论述过程需史论一致,所选史实与论点存在逻辑关系。注意:答题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分论点1:新航路开辟文明交流之路;史实:①④
论述:1493年,哥伦布远航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将玉米等作物带回欧州。美、欧之间的物种交流,推动了两地饮食文化的变革。1522年,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这一航路的开辟,使美洲与亚洲建立联系,推动了两洲之间的文明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时期南京、北京是中国南北的两大城市。除此之外,中国还有30多个大城市。如苏州城南北长12里,东西宽9里,周长34里53步9分。四大名城中的景德镇,明时人口约为10万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使中国原来的封建城市无论是规模、类型结构,还是布局以及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化,如无锡、内江等城市。还有一些新型城市的兴起,同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王辉《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及其动因的比较研究》
材料三 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在1760年以前,人们从乡村教区不断向市镇迁移,以及从市镇向都市迁移。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们终于在大小城市选定了住所……大的地区性城市发展迅速,如格拉斯哥、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里兹、艾丁堡是当时英国的七大城市。在1801年这七大城市人口均不超过10万人。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规模》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有人题打油诗反映清末民初社会上的婚礼仪式:“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婚礼仪式文明新潮
C. 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D. 社会习俗全盘西化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近代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A. 1895—1911年
B. 1912—1919年
C. 1927—1936年
D. 1937—1945年
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33年 | 1934年 | 1935年 | 1936年 |
增长指数 | 100 | 103.5 | 105 | 107.6 |
A. 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
B.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
C.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
D. 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