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C.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由此可见
A. 森严的市坊界限依然存在 B. 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
C. 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 D. 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A. 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
B. 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C. 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 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新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
A.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家庭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采矿业发达
D. 煤矿开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丝绸之路”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谊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开通于
A. 宋代
B. 唐代
C. 汉代
D. 元代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A.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B. 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