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A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道。1511年8月24日,马六甲被葡萄牙征服,并成为葡萄牙人在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战略基地。1511-1641 葡萄牙人占领,1641-1824 荷兰人占领,1824-1957 英国人占领,因此选择A。西班牙主要向西扩张,排除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 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B. 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C.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D. 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查看答案

明朝官员在《虔台倭纂》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 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B. 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 激化中日矛盾

D. 加剧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争霸战争的需要

B. 抵御外国的入侵

C. 保障赋役地租的征收

D. 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

A. 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封建专制下的政治腐败

D. 贵族地主的压迫

 

查看答案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B. 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D. 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