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东汉选官实行察举制,由朝廷重臣和地方州牧推举孝廉,但是对推举人和被举人双方...

    材料  东汉选官实行察举制,由朝廷重臣和地方州牧推举孝廉,但是对推举人和被举人双方都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东汉后期,各地贵族操控地方舆论,垄断选举之路。外戚和宦官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经常干涉选举结果。请托、贿赂之风盛行,高门子弟即使无才无德也能被推举,一般士人则入仕无门。汉顺帝年间,左雄担任尚书令,对察举制度进行改革。

改革之后.被推举的孝廉还要在中央进行统一考试,其中儒生出身的考试儒家经义,小吏出身的考试写公文,考试合格才能被授予郎官。同时规定:四十岁以后才能被推举为孝廉;如果不足四十岁,就必须具备特别优秀的品德和高超的能力,并通严格的复试。

广陵郡的孝康徐淑不足四十岁,质问他的时候,徐淑回答说:“诏书上说的“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所以我就被郡举为孝廉了。”左雄问他:颜回闻一知十,你能做到吗?”徐淑无法回答,被斥令回去。后来济阴太守等十几位官员,因选举人才不当而被免职;不合格的孝廉被斥退.只有真正的人才得到授官。从此官员们不敢随便推举孝廉。一时选举清正,录用了不少人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选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东汉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原因:东汉沿用察举制,但缺乏客观的选拔标准;世家大族等利益集团干涉察举,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左雄担任尚书令,主持改革。 (2)影响: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肃清吏治;使选官制度从地方官员推荐制度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传播了儒家思想,改良了社会风气;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选官不公平的问题。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解析】 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东汉选官实行察举制,由朝廷重臣和地方州牧推举孝廉,但是对推举人和被举人双方都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概括可知东汉沿用察举制,缺乏客观的选拔标准;由“东汉后期,各地贵族操控地方舆论,垄断选举之路。外戚和宦官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经常干涉选举结果。”概括可知世家大族等利益集团干涉察举;由“请托、贿赂之风盛行,高门子弟即使无才无德也能被推举,一般士人则入仕无门。”概括可得出东汉的察举制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由“汉顺帝年间,左雄担任尚书令,对察举制度进行改革”概括可知左雄担任尚书令,主持改革。 第(2)小问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由“被推举的孝廉还要在中央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被授予郎官。”概括可知使选官制度从地方官员推荐制度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同时被推举的孝廉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官员们不敢随便推举孝廉。一时选举清正,录用了不少人才。”概括可知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肃清吏治;由“儒生出身的考试儒家经义,小吏出身的考试写公文”并结合所学传播了儒家思想,改良了社会风气。结合所学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这种形式的选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选官不公平的问题。 启示:对于改革的启示可以从改革的条件、改革的宗旨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和李贽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观点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材料一,指出朱熹和黄宗羲在治国理念上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查看答案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 活字技术效率低下

D.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人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裹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C.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考和科学精神

 

查看答案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 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 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 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