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都按...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都按田亩实税。这些措施

A. 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打击了新兴地主势力

D. 加速了土地的私有化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加速了土地的私有化,D选项符合题意。诸侯割据混战与土地制度改革无关,A选项排除。春秋时期土地制度改革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而不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选项排除。土地私有制的出现造就了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C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 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

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 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

 

查看答案

春秋时已出现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歌确立;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首次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

A. 重视技术的革新

B. 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

C. 精耕细作的特点

D.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查看答案

1986年,美国和苏联的炸弹数和导弹弹头数已分别达到12846枚和10716枚,但截至1991年苏联解体,双方也无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一现象反映

A.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 冷战避免世界大战

C. 世界科技快速发展

D.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查看答案

1969年,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表示愿同苏联“互相谅解和信任”,“发展经济和文化联系”,并声称要同东欧对话。同时,又强调该政策不会削弱联邦德国对北约承担的义务。该政策

A. 导致德国外交的根本转变

B. 表明苏联加强对西欧控制

C. 反映出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D. 推动欧洲局势的逐渐缓和

 

查看答案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趋于务实

C. 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D. 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