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
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 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 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 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D. 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
A. “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
B. 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 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D. 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