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

“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A. 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

B. 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C. 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

D. 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

 

B 【解析】 据材料“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没有实现从商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模式转变,故由盛转衰,故B项正确;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属于由盛转衰的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荷兰也没有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故C项错误;荷兰已经是真正的民族国家,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材料可以判断

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B.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

C.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查看答案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A. 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 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 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查看答案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查看答案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