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进度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的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力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各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到,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被许多小城镇和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 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 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 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1815年英国颁布的《谷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该法案
A. 目的是为了打击荷兰的优势
B. 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
C. 保证了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
D. 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
A. 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 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 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 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 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