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诗中所赞叹的是
A. 高架铁路
B. 化学工业的发展
C. 电报电话
D. 火车的发明
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破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余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 火车
B. 电话
C. 电报
D. 电影
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 电话
B. 汽车
C. 电报
D. 火车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古者贵贱有章,衣服有别,无敢惑紊者。羔裘豹袖者,望而知为大夫,褐宽博者,望而知为贱役。”材料反映了古代服饰特点之一是
A. 拘谨
B. 呆板
C. 等级森严
D. 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