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为此,李鸿章想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材料反映了
A. 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B. 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
C.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D. 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
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 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 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 园中皆为中式家具
D. 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我国宪法中关于市场经济的有关表述发生了如下变化,这表明
A. 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C. 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完善
D.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材料主要表明
A. 政府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C. 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D. 改革开放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某同学在搜集研究性学习材料时发现了一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上面有“老母鸡,真稀奇,生只蛋儿一斤几”等字样。此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 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B. “大跃进”成就显著
C. 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D. 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