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C.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B 【解析】 依据材料“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棉布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发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C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D选项错误,“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说法过于宽泛。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错误的发展有关

C. 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D. 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

 

查看答案

2001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35.6亿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增加到259.1亿美元。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加18.8%和7.1%。对这些现象评价最合理的是

A. “入世”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B. 改革开放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

C. “入世”促进了外贸结构和体制优化

D. 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力

 

查看答案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分类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收入

国民收入总额

工业固定资产

农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1956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966年

约200%

194.4%

近180%

300%

124%

111%

161.7%

 

 

A.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 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 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 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