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

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 内阁已经取代六部

C. 内阁权力不受制约

D. 君权受到内阁制约

 

A 【解析】 材料“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反映了内阁借皇帝权威获得实际权力,本质上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结果,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内阁已经取代六部,故B排除;内阁权力源于君主,并不是不受制约,故C排除;君权至上,并非受到内阁制约,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大历史系教授邓小南认为:“南宋政府机构比北宋明显精简,表现之一就是‘兼职’的发展……北宋时‘众建诸司’被分散的地方行政权力,又通过‘兼职’逐渐合并”。材料反映出

A. 宋代分化事权的思想不断发展

B. 宋代机构精简导致中央集权弱化

C. 宋代积贫积弱的问题得到解决

D. 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兼职’的普遍化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说:“汉代的选举,是从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开放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诸汉代更广大、更自由。所以,就此点论,我们可以说唐代的政治又进步了。“据此可知,唐代的政治进步主要体现在

A. 公开竟选彰显了政治上的民主性

B. 选官制的改进有利于人才的流动

C. 门阀势力的衰落使政治更加公平

D. 任人唯贤是官员选拔的主要依据

 

查看答案

汉武帝给刺史规定了明确的监察职责,叫“六条问事”,除第一条外,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二千石郡守的,监察王国的内容没有载入明文。据此可知,当时

A. 郡守势力已日益膨胀

B. 监管郡守成国家工作重心

C. 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

D. 国家大一统局面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亲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

B. 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 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D. 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华盛顿会议没有解决日美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两国在远东开始了一轮新的竞争。1940年春夏,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诱发了日本内部早已孕育的南进论的高涨。7月,日本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海军推进对美国的战备,并决定于8月挥戈南进。但在陆军部作战科的一次参谋会议上,反对南进的稳健派达到60%以上。7月26日,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和头等碎金属;12月,中国获得美国政府1亿美元的贷款。1940年末,苏联在远东布置了30个师团,而日本在朝鲜和满洲仅驻扎了12个师团:远东苏军拥有2800架飞机和2700辆战车,日军只有720架飞机和450辆战车。这加重了日本统治者的隐忧。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才消除了日本统治者念念不忘的北方威胁。7月28日,日军占领了法属印支南部。10月,近卫文唐不敢承担对美战争的重责,自动辞职,天皇任命东条英机组阁。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祝曙光《探析延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最终选择“南进”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