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中央一直是以功臣列侯为相。直到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前,担任丞相仍是功臣子弟的特权。这表明
A. 皇帝与功臣集团共掌政权
B. 贵族政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C. 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威胁
D.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得以缓解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
A.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
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食货志》记载为“秦兼天下,币为二等。”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则提到“金、布、钱”三等币制。这表明
A. 《汉书》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更可信
B. 研究历史需要运用多种史料进行互证
C. 文献资料比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真相
D. 历史文献因其年代久远均变得不可信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 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 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 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 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A. 完善选官制度
B. 增加政府收入
C. 强化君主权力
D. 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
内容 | 刻石名称 |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 泰山刻石 |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 之罘刻石 |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 碣石刻石 |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 会稽刻石 |
据表可知,秦朝
A. 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B. 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C. 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 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