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
B. 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
C. 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
D. 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
法国学者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张骞上表指出了西域和位于阿姆河南北地区的居民对中国的丝绸的强烈兴趣,正是这种原因才决定了汉朝向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开拓的重大决定。”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获得的情报
A. 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
B. 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区域
C. 推动了汉朝开拓西部疆土
D. 促进了汉朝丝织业发展
西汉初年,中央一直是以功臣列侯为相。直到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前,担任丞相仍是功臣子弟的特权。这表明
A. 皇帝与功臣集团共掌政权
B. 贵族政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C. 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威胁
D.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得以缓解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
A.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
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食货志》记载为“秦兼天下,币为二等。”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则提到“金、布、钱”三等币制。这表明
A. 《汉书》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更可信
B. 研究历史需要运用多种史料进行互证
C. 文献资料比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真相
D. 历史文献因其年代久远均变得不可信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 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 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 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 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