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统计:1901年至1911年间,全国新设的厂矿有346家,资本达8.8348亿。这10年新设的厂矿和增加的资本,都超过了前30多年间的2倍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864年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下列企业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上海发昌机器厂
C.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C. 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年份 | 1840 | 1843 | 1860 | 1870 | 1886 |
万吨 | 1.9 | 0.81 | 5.51 | 10.00 | 13.41 |
A. 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优势
D. 随着中西文明交流加强,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英国和中国
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