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解答本题须理解经济特区是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对外开放的试点;题干问的是主要原因,应从中国这个内因角度分析。②是从外因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与试点,从内因来看,①符合题意;③“经济基础薄弱”说法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置是现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从思想这个内因来看,是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故④正确。正确选项为D项,AB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主要反映了

A. 安土重迁的传统乡土观念    B.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C. 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    D. 大跃进中以钢为纲的效果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个时期的一幅画,解读正确的是

A. 其深刻寓意是解放思想

B. 图中人们迫切希望改变落后面貌

C. 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D.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查看答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查看答案

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

A. 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主旨

B. 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

C. 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

D. 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

 

查看答案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C.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 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