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但正因如此,所以在秦汉时代的宰相,他不但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这反映出
A. 秦汉的政治体制是先秦政治的延续
B. 宰相拥有至高无上的广泛权力
C. 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
D. 宰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 维护皇权尊严
B. 弘扬三纲五常
C. 废除宗法制度
D. 取消分封制度
历史学家李零在其著作《我们的中国》里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观点——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认为分封制
A. 是中央集权的雏形
B. 能促成共同的文化心理
C. 易造成地方的割据
D.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反映社会大历史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下表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时间 | 家庭总收入 | 家庭总支出 | 一根大饼油条价格 |
1958年 | 971.2元 | 798.26元 | 4分钱 |
1979年 | 1568.3元 | 1003.97元 | 2角5分 |
2000年 | 30595.12元 | 13705.18元 | 5角 |
2008年 | 65872.45元 | 39564.72元 | 3元 |
2018年 | 112358.68元 | 78546.23元 | 6元 |
——摘编自2018年12月28日《扬子晚报》
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材料 蒙古军队南下灭金、灭宋的战争,对农业生产破坏极大,中原膏腴之地弃而不耕者十之三四;此外,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夺民田现象极为严重。大臣许衡上疏:“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之汉法乃可长久。”基于此,忽必烈昭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农桑为本。”为了劝课农桑,对元朝的村社制度加以改革,至元七年建立司农司并颁布立社法令:五十家立一社,年老之人教劝本社之人勤于农桑,互助耕种,建立积谷备荒的义仓;禁止蒙古贵族、军队侵占农田为牧场、并下令将一部分牧场恢复为农田;设立劝农司“专以劝课农桑为务”;至元十年以后,各种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劝课农桑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劝课农桑的影响。
材料一 铜钱制度是清代币制的主要内容。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银钱比价,总是离开清政府的“定例”而上下波动,有时波动的幅度较大。在晚清以前的近二百年间,银钱比价波动常常成为困扰清朝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问题而备受朝廷重视。
雍正即位后,即着手对铸币制度进行改革。雍正五年,“定以铜铅各半配铸制钱,”将铜六铅四改为铜五铅五配铸,后来各朝都按这一比例铸钱;把改革铜钱铸重作为稳定铜钱价格和杜绝铜钱流弊的重要手段,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二分铸造,此后,钱文铸重一钱二分成为定制。……京城户工二局鼓铸用铜400万斤,后逐渐扩大到630余万斤,尽归云南办运。各省铸钱亦大部分采用滇铜,滇铜替代洋铜成为各铸钱局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困扰清政府的铸钱用铜问题完全得到解决。为保证铸币制度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雍正皇帝还颁布法令,严禁民间使用黄铜器皿。另外,严令打击私铸和使用私钱,并定各级官吏失察之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进行币制改革意义。
材料二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