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多数城市已经成为贵族共和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多数城市已经成为贵族共和国,然而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激起平民反抗,不久而衰。自希腊人发展于海上、建设新殖民地、商业发达以后,新富人崛起,他们不满贵族专权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推翻这些旧氏族而成为掌握大权的新人物。以此兴起的富人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被称为“少数政治”。

——摘编自(英)韦尔斯著、梁思成译《世界史纲》

材料二  虽然亚里士多德说忒修斯倾向于民治政府,但正式开启民主之路的还是梭伦。公元前594年梭伦的改革,首先是要解决最迫切的贫富差距,尤其是负债的平民变成奴隶的问题,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梭伦首先颁布了“解负令”,废黜一切债务,解放一切因为债务而成为奴隶的人们,且规定以后不允许再因为经济债务剥夺一个人的自由。但梭伦做的比这还多,他考虑到长远的政治架构,并重新按照财富的等级规定了政治上的权力:所有公民包括最低日佣等级都获得了选举权,但只有比较富裕的三个等级——五百斗级、骑士级和双牛级,有担任官职的被选举权,最高的官职只能从最高的等级中选举。梭伦还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设立了民众法庭,认为行政官员判决不公的人有权向民众法庭上诉,每个公民也可以就公共事务向民众法庭提出控告。这些都是未来民主得以发展的基础要素。

——摘编自何怀宏《在卓越中演进民主——对古代雅典民主的一种价值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1)变化:由贵族专制走向奴隶主民主政治。原因:贵族专制遭到平民不满与反抗;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力量增强。 (2)主要措施: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意义: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雅典政治的范围,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由贵族专制变为奴隶主民主政治。 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前提条件、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根本原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重要原因、对外殖民扩张和抵御外敌入侵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现实需要。 (2)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为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利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陪审法庭、颁布“解负令”。 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汉唐王朝的辽阔疆域,维持时间都不是很长,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据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并概述分封制实行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为管理辽阔版图而实行的地方制度。举一例说明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统治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一方面,要救亡图存,首先要反对西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另一方面,要使中国富强,实现现代化,又要向西方学习,进行思想启蒙,这“一反一学”,使近代中国人面临着二律背反的两难选择。这一现象

A. 导致中国民族解放异常艰难

B. 说明中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C. 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D. 表明中国民族危机异常严重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扛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查看答案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使得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

A. 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B. 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C. 改善太平天国的财政困难

D. 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查看答案

对于被追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成为傀儡政权

D. 兴办洋务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