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
A. 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C. 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 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
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
A. 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
B. 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
C. 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
D. 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
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
B. 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
C. 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 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
A. 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
B. 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
C. 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
D. 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D.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