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司马迁编纂《史记》,到清朝前期编纂《明史》,二十四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司马迁编纂《史记》,到清朝前期编纂《明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的官修正史,其中的列传,是编纂者选取有影响的人物(除帝王之外)所编写的传记,以下是对列传的统计资料。

 

 

①大部分正史中都有循吏(本法循理之吏)传和酷吏(为政严酷之吏)传,涉及350多人,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担任过有关御史台官或谏官等监察机构的官职,其秩虽卑,其位显赫。

②大部分正史中都有佞幸(因谄媚而得宠的臣子)传,涉及123人,从宋代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到前清编纂《明史》,增设“奸臣传”,收录奸臣(不忠奸诈之臣)共计68人。

③唐太宗主持编纂的《晋书》开始增设“忠义传”,主要记录了重义轻生、亡躯殉节的25位烈士,之后收录的越来越多,《宋史》竟多达270多人。

④思想家、文学家在《汉书》中有27人,《后汉书》有64人,《旧唐书》有142人,《宋史》有300多人。

⑤范蠡等靠工商业致富的经济类人物只在《史记》《汉书》有记录,之后基本上不再见于正史。

⑥科学家仅有张衡、蔡伦、扁鹊、沈括、郭守敬等少数人,其中蔡伦是列入“宦者列传”,张衡和沈括主要记载其政治命运。

 

 

综合上述所有材料,选取2个或2个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观点:古代人才价值取向与古代社会发展特点。 论证:在官修正史列传中,不同类别的人物数量差别明显,反映了古代人才价值取向。正史记录了大量循吏、酷吏等官吏,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之下,重视监察、吏治等官僚机器的运作,以稳固皇权。自汉代独尊儒术,尤其是在宋明理学的推动之下,以德为先的人才取向非常明显,三纲之首的“君为臣纲”强调人臣对君主的绝对忠诚,因此越来越多的忠义之士被记录,同时还记录不少佞幸、奸臣,以反面事例来对儒家道德、忠君观念进行宣扬。由于科举制和儒学中重人伦轻自然、反对创新的倾向,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记录的思想家文学家很多,但科技和经济类的人才极少。 结论:综上所述,从正史列传中反映的古代人才价值取向,也折射了古代社会的特点。 观点2:古代人才价值的取向影响史书的编撰 观点3: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史书列传的编写 【解析】 本题结合列传的统计资料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人才的选拔、史书的编撰、儒家的思想方面的关系分析,自拟一个主题,例如:古代人才价值取向与古代社会发展特点、古代人才价值的取向影响史书的编撰、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史书列传的编写进行论证,注意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摸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例如,万历元年置青浦县,以唐行镇为县治,乾隆二十五年,移金山县治于朱泾镇。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材料二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离。……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市镇相较于明清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

A. 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 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

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 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明朝亲王

 

查看答案

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 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针对朱熹等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提出了“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这反映出

A. 理学有理性空谈倾向

B. 叶适否定了“道义”之学

C. 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D. 理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