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从太祖起,诏令汉族士大夫主持修律成为常例。世祖时,规定各州国死刑案须奏请皇帝裁决,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期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至此,北魏律基本定型。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司法改革的影响。

 

 

(1)特点:借鉴前代司法制度;司法制度儒家化增强;注重司法监督建设;中央对司法活动干预较强。 (2)影响:完善了北魏政权的司法体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打击了司法不公行为;为后世司法建设提供借鉴。 【解析】 第(1)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期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等信息概括即可。 第(2)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从完善司法体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打击司法不公行为以及对后世影响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司马迁编纂《史记》,到清朝前期编纂《明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的官修正史,其中的列传,是编纂者选取有影响的人物(除帝王之外)所编写的传记,以下是对列传的统计资料。

 

 

①大部分正史中都有循吏(本法循理之吏)传和酷吏(为政严酷之吏)传,涉及350多人,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担任过有关御史台官或谏官等监察机构的官职,其秩虽卑,其位显赫。

②大部分正史中都有佞幸(因谄媚而得宠的臣子)传,涉及123人,从宋代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到前清编纂《明史》,增设“奸臣传”,收录奸臣(不忠奸诈之臣)共计68人。

③唐太宗主持编纂的《晋书》开始增设“忠义传”,主要记录了重义轻生、亡躯殉节的25位烈士,之后收录的越来越多,《宋史》竟多达270多人。

④思想家、文学家在《汉书》中有27人,《后汉书》有64人,《旧唐书》有142人,《宋史》有300多人。

⑤范蠡等靠工商业致富的经济类人物只在《史记》《汉书》有记录,之后基本上不再见于正史。

⑥科学家仅有张衡、蔡伦、扁鹊、沈括、郭守敬等少数人,其中蔡伦是列入“宦者列传”,张衡和沈括主要记载其政治命运。

 

 

综合上述所有材料,选取2个或2个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摸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例如,万历元年置青浦县,以唐行镇为县治,乾隆二十五年,移金山县治于朱泾镇。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材料二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离。……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市镇相较于明清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

A. 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 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

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 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明朝亲王

 

查看答案

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 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