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士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
A. 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B. 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
C. 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D. 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
据统计,现今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大约有1/3起源于美洲。16、17世纪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东半球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人们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各地人口的膨胀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 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 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 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 给美洲带来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
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全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国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民族工业的内迁
B. 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C. 国际交通线打通
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
A. 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B. 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
C. 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
D. 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蓬勃发展
B. 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