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

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

A. 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 《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C. 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C 【解析】 根据材料,国王和市民阶层在罗马法中找到支持,罗马法由此复兴,可见罗马法适应了当时不断发展的商品经济,选项C正确;材料未体现出资产阶级和教会的矛盾,选项A排除;选项B、D表述绝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8年,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确认“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形成了后来广为流传的“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分离”“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等观念。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启

B. 确立了企业的主体资格

C.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查看答案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中写道:“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这段话意在强调

A. 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B. 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

C. 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

D. 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毛泽东意在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

A. 具有高度的国际普适性

B. 需以科学态度理解运用

C.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D. 植根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查看答案

晚清知识界对“President”(总统)一词的翻译中,最流行的音译是“伯理玺天德”,也大量存在“反求诸己”而将其意译为“首领”“大酋”“尚书”“民主”等不下几十种。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知识界崇洋之风盛行

B. 西学东渐走向深入

C. 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

D. 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

 

查看答案

清雍正帝废除了预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做法,改行秘密立储制。被选者不分嫡庶长幼,惟以统治才能和是否最符合根本的统治利益为准;立储密旨在皇帝临终前或去世后才公布,公布后新君立即即位。这一做法

A. 反映古代政治体制发展趋势

B. 表明清代嫡庶观念日益淡化

C. 确保了清代皇帝的政治素质

D. 意味着宗法制度的逐步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