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
A. 商品经济发展
B. 造纸术的改进
C. 科举制的盛行
D. 印刷术的革新
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对孔子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最有可能是李贽的主张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
A. 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B.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 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宜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 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 木兰秋弥主耍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 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 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