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
A. 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B. 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 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D. 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
B. 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
C.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D. 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 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B.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A.
B.
C.
D.
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
A. 商品经济发展
B. 造纸术的改进
C. 科举制的盛行
D. 印刷术的革新
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对孔子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最有可能是李贽的主张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