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
A.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 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 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 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商埠16处。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这些开放在沿海、沿江的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被视为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这反映了
A. 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B.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产生建设性影响
C. 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最先近代化的沿海城市成为列强侵华基地
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 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控制
B. 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 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 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A. 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 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 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 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和比重情况(%)。该图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A. 自然经济得到巩固
B.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C. 国内市场逐渐活跃
D. 仍然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产地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A. 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 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 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 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