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 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
C. 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1982年陈云在阐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时说:“这就像鸟一样,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合适的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子……”。陈云主要强调
A. 市场的调节要在计划许可的范围之内 B.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利于企业发展
C. 计划经济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D. 市场经济容易引起社会性质变化
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
A. 长沙
B. 广州
C. 南京
D. 武汉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 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B. 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
C. 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 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