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

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

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           ②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

③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             ④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即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说明他认为良知在贤愚之间并没有差别;要通过“致良知”恢复良知的本性,以求成为圣贤;同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不需要向外探求,只需探求自己本心即可“致良知”。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排除BCD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思想家陆九渊在论述中,常先肯定“心”即“理”,“心”与“理”相合,然后又说“心”又不尽合“理”之处。他通过这种论述意在告诫人们要

A. 做到“心外无理”

B. 努力“发明本心”

C. 追求“知行合一”

D. 时常格物致知

 

查看答案

西汉有人向汉武帝建议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据此可知太学

A. 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新的一页

B.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C.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D. 以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主张反映了

A. 儒家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理想

B. 道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 法家维护君主集权的政治诉求

D. 墨家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上述思想相吻合的是

A.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B.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C.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查看答案

汉景帝于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下诏说:“帝王大兴土木,一定伤农;帝王追求衣着奢靡,一定伤民。这样必然导致百姓饥寒交迫,饥寒交迫将会使人胡作非为。”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