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对贤良策》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宋史朱熹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限制君权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贵金属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在内的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1)材料一描述的是近代欧洲的哪一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Shortage)。
——摘自百度词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黄金流入美国的原因。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贵金属流动的主要因素。
易白沙“早岁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民国初年著《帝国春秋》,揭露历代帝王荒淫腐朽、残暴害民的罪恶。孙中山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章太炎称誉此书“神采有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理论旗帜
B. “梨洲、船山、亭林”等人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C. 推翻君主专制在19世纪末己成为大众共识
D. 明清之际思想成为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
如表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明末清初某思想家信息表,据此可知,表格中“哲学思想”栏应填入
籍贯 | 湖南衡阳 |
著作 | 《船山遗书》 |
政治思想 | 循天下之公 |
哲学思想 |
|
A. “天地之化日新”
B. “吾心便是宇宙”
C. “灵明是人的心
D.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明末清初时期,有思想家指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位思想家
A.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 是浙东学派创立者
C.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D.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
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 ②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
③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 ④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