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 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小李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答题,被“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什么”的题目难住了,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应该是
A. 瓷都景德镇的白瓷
B. 精美的丝织品
C. 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
D. 精湛的青铜器铸造艺术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 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 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