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农民劳动生活及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一挑粪进,一挑谷出。”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1)材料一的诗歌反映什么样的经济形态?据材料一,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变异”指的是什么?这种变异是否演进为工业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计划经济时代
D. 市场经济时代
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
B. 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
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城市化进程
B. 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 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 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 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 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