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罗列了1870—1900年间美、欧、亚、非四大洲的铁路长度(单位:千公里)。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非洲 |
1870 | 105 | 93 | 8 | 2 |
1880 | 169 | 175 | 16 | 5 |
1890 | 224 | 331 | 34 | 9 |
1900 | 284 | 402 | 60 | 20 |
A. 美国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B. 非洲尚未接触工业文明
C. 工业化成果在世界扩散
D. 铁路发展呈现均衡态势
“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这里描述的是
A. 16世纪西班牙的殖民帝国
B. 18世纪的大规模国际分工
C. 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20世纪初的世界贸易体系
15世纪末,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围绕该事件有不同历史叙述。(见下表)
观点 | 出处 |
世界历史上仅次于基督诞生和逝世的最伟大的事件。 | 戈马拉(西班牙历史传记作家),1552年 |
开了欧洲海盗行径、残暴、奴隶买卖、屠杀、疾病、征服和种族文化灭绝的先河。 | 美国图书馆联合会,1990年 |
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 时代愈近历史评价愈接近真实
B. 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C. 历史评价因时间推移愈加客观
D. 历史评价因人而异因此难有定论
1952和1953年我国高校进行了两次院系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这种调整
A.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合理配置了高校的教学资源
C. 提升了国民的科学素养
D. 适应了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下图反映了英、法、德、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该国最有可能是
A. 英国
B. 德国
C. 日本
D. 法国
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两个新年,一是“民国新年”,在公历元旦;一是“国民新年”,在农历春节。《大公报》称该现象为“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由此可见近代中国
A. 传统与现代的折中调和
B. 官民之间矛盾渐趋激化
C. 革除传统陋习进程艰难
D. 民主共和观念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