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868年4月4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的弊端;巩固沙皇统治的需要。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2)共同之处:背景上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面临统治危机;目的上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改革的结果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客观上都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认识: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国情:取决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的对比;也取决于改革者的策略、方法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原因之一;从材料“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可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和农奴制的弊端也是原因;材料“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可知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所以重点是废除农奴制度;材料二“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可见日本改革的重点是向西方学习。 (2)第一小问,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在改革前前社会矛盾,统治危机的方面展开;目的可以从巩固统治,实现富强的角度展开;结果可以从封建残余和对本国资本主义的作用方面展开。第二小问,从历史发展趋势,国情,阻碍改革的力量,改革者的策略、方法,统治者的态度等角度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商界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做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

——《中国近代史大纲》

材料二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通史》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材料四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习近平建党95周年讲话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是否真的被“淹死”?结果如何?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影响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遭遇重大危机进行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为摆脱危机召开了什么会议?有何意义?针对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四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考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创立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查看答案

纪念章表达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缅怀。下列按照纪念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十周年纪念章

②渡江战役纪念章

③解放东北纪念章

④百团大战纪念章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步行来到某会址纪念馆,习近平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该会址是

A. 中共一大会址

B. 中共二大会址

C. 八七会议会址

D. 中共七大会址

 

查看答案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 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