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西方某画家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最基本的人类情感,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这表明当时
A. 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B. 工业化开始暴露严重的社会弊病
C. 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法
D. 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严峻挑战
20世纪80年代,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为三位先贤进献了三支玫瑰,其中一枝献给了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密特朗此举的意图是
A. 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B. 积极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C. 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
D. 突出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1830年英国议会颁布《啤酒法》,解除地方治安法官对啤酒经营许可的发放权,大量啤酒馆涌现,民众中不道德行为、贫穷和堕落惊人增长;1879年,议会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英国
A. 立法为经济利益服务
B. 自由主义内涵的渐变
C. 工业化推动议会改革
D. 中央与地方权力较量
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留下许多的演说词。这些演说词都按一定的修辞程式组织,结构匀称,词汇丰富、句法讲究,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对于鼓动听众很有效果。西塞罗演说词的这些特征是古罗马
A. 共和政制的产物
B. 民主政治虚伪性的体现
C. 愚民政策的体现
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志、学者的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由此可推知
A. 亲历者撰写的历史可信度较高
B. 工厂与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
C. “三线建设”的研究比较混乱
D. 历史书写的群体呈现多元化特点
1958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
B. 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
C. 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
D. 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